【不共戴天的意思】“不共戴天”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仇恨极深,无法和解,甚至到了不能与对方同处一天、共戴一片天空的地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敌人之间的深仇大恨,或对某人极度憎恶的情绪。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共戴天 |
拼音 | bù gòng dài tiān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
含义 | 形容仇恨极深,无法和解,甚至不愿与对方共存于天地之间。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敌对关系或极端的仇恨情绪。 |
近义词 | 刻骨铭心、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
反义词 | 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历史故事 | 昔日两国交战,百姓流离失所,彼此之间早已不共戴天。 |
文学作品 | 他与仇人之间不共戴天,誓要一雪前耻。 |
日常表达 | 两人因误会反目成仇,从此不共戴天,再无往来。 |
三、注意事项
- “不共戴天”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过度夸张。
- 该成语强调的是“仇恨”,而非普通的矛盾或冲突。
四、总结
“不共戴天”是汉语中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用来形容那种深入骨髓、难以化解的仇恨。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恩怨分明”的重视。在写作或表达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