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带拼音】《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借蝉自喻,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身操守的坚守。本文将对该诗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带拼音的原文,方便读者学习与诵读。
一、诗歌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所作,属于咏物诗的一种。诗人通过描写蝉的鸣叫与栖息环境,抒发了自己不慕荣利、清高自持的情怀。全诗虽短,但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追求。
二、原文及拼音
诗句 | 拼音 |
垂緌饮清露 |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流响出疏桐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居高声自远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非是藉秋风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三、
《蝉》以蝉为题材,通过对蝉的外形、声音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隐喻诗人自身的志向与品格。诗中“垂緌”形容蝉的触须下垂,像戴着帽缨一样;“饮清露”则暗示蝉只吸食露水,象征其高洁无染。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是点明主旨:真正有才华或品德的人,即使身处高位,也能声名远播,不需要依靠外力。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依赖外界条件。
四、学习建议
1. 朗读练习:结合拼音反复诵读,有助于掌握发音与节奏。
2. 理解诗意: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拓展阅读:可对比其他咏蝉诗,如李商隐的《蝉》,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蝉形象。
通过学习《蝉》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诗的优美韵律,还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