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鲠在喉下一句是什么如鲠在喉的下一句是什么】“如鲠在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心里有话想说却说不出,或者有事情憋在心里非常难受。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完整表达感兴趣,尤其是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面将从成语的出处、含义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如鲠在喉”的出处与含义
“如鲠在喉”出自《晋书·王导传》:“人有闻其风而归之者,未尝不叹曰:‘此真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也。’”
意思是: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一样,让人感到极度不适,想要说出来却又无法表达。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内心压抑、难以言表的情绪,比如有话想说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或方式,或者对某件事有强烈不满但又不便直接表达。
二、“如鲠在喉”的下一句是什么?
实际上,“如鲠在喉”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但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常常会将其与“不吐不快”连用,形成一种更完整的表达:
>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句话的意思是:心中有事,像鱼刺卡在喉咙一样难受,不说出来就感觉特别不舒服。
这种搭配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非常常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表达效果。
三、总结与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如鲠在喉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含义 | 形容心里有话想说却说不出,或有事憋在心里难以忍受 |
| 常见搭配 |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 是否有下一句 | 无固定下一句,但常与“不吐不快”连用 |
| 使用场景 | 表达内心压抑、情绪难以释放时的状况 |
四、结语
“如鲠在喉”作为汉语中的一个形象化成语,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某些情绪或事件时的心理状态。虽然它本身没有严格的“下一句”,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一说法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类成语,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提升语言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