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于成龙简介】于成龙(1638年-1700年),字振甲,号如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清官、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著称,在康熙年间历任多个要职,深受百姓爱戴与皇帝器重。其一生为官清廉,不贪不腐,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人物生平总结
于成龙自幼聪慧好学,早年入仕后,从基层官员做起,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直隶巡抚等职。他在任期间,注重民生,惩治贪腐,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百姓拥护。康熙帝曾多次召见他,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清官第一”。于成龙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成为清代官场中清廉的典范。
二、于成龙主要事迹简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1638年 |
| 去世年份 | 1700年 |
| 籍贯 | 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 |
| 官职 | 罗城知县、合州知州、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 |
| 谥号 | 清端 |
| 特点 | 廉洁奉公、体恤民情、勤政为民 |
| 代表事迹 | 在广西罗城整顿吏治、治理水患;在直隶推行赋税改革;拒绝贿赂,生活简朴 |
| 皇帝评价 | 康熙帝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 |
| 影响 | 成为清代清官文化的象征,影响后世官吏作风 |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于成龙在清代官场中独树一帜,以其清正廉洁、公正无私的形象赢得了广泛赞誉。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传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文人墨客将其事迹写入诗文,民间也流传着大量关于他的故事。于成龙的精神成为清代乃至后世官吏学习的榜样,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四、结语
于成龙的一生,是清廉自律、为民请命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清官”,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值得敬仰的楷模。在当今社会,于成龙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秉持公正、廉洁、为民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