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出自哪个典故】“破天荒”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第一次出现的事情,或者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罕见、出乎意料,甚至令人惊讶。
那么,“破天荒”究竟出自哪个典故呢?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和具体出处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的科举制度。据《唐摭言》记载,唐代科举考试中,荆南地区(今湖北江陵一带)长期没有人考中进士,直到一次考试中,终于有一个人高中,打破了该地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当地人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便称这次中举为“破天荒”。
从此,“破天荒”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第一次发生的事情,或前所未有的现象。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破天荒 |
| 出处 | 《唐摭言》 |
| 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中,荆南地区长期无人中举 |
| 典故 | 荆南地区首次有人考中进士,打破多年未中局面 |
| 含义 | 形容前所未有、第一次发生的事情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新奇、罕见或意外的现象 |
| 现代应用 | 如“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了冠军,真是破天荒” |
三、结语
“破天荒”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它见证了古代科举制度下地方人才的突破,也体现了人们对“第一次”的重视与感慨。如今,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惊喜与创新的重要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