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搡的基本解释】“搡”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常见。它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一种粗暴的推搡动作,常带有负面情绪色彩。以下是对“搡”字的基本解释和用法总结。
一、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搪(拼音:sǎng) |
部首 | 手部 |
笔画 | 13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本义 | 推搡、用力推 |
引申义 | 粗暴地推挤、不礼貌地碰触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表示对他人进行无礼或粗暴的动作 |
二、详细释义
1. 本义
“搡”原意是“推”,指用手或身体的力量将某人或某物向外推。这种动作通常带有较强的力度,有时甚至带有攻击性。
2. 引申义
在现代汉语中,“搡”多用来形容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推搡行为,尤其是在拥挤场合中,如地铁、公交车等。例如:“他被人搡了一下,差点摔倒。”
3. 情感色彩
该字多用于表达不满、愤怒或粗鲁的行为,因此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
三、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 | 例句 |
搡人 | 他在人群中被搡了一下,很生气。 |
搡倒 | 车厢太挤了,我差点被搡倒。 |
搡一下 | 他一把搡开挡路的人,径直走了过去。 |
四、与其他字的区别
字 | 含义 | 与“搡”的区别 |
推 | 用掌或臂用力使物体向远离自己的方向移动 | 动作较为温和,不带攻击性 |
撞 | 碰撞、撞击 | 强调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不一定有主动推的动作 |
搠 | 用力推;也指突然袭击 | 与“搡”相近,但“搠”更强调突然性和攻击性 |
五、使用建议
- “搡”字较为书面化,适合用于描写场景或人物动作。
- 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推”或“挤”等更通俗的词。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因语气不当引发误解。
六、总结
“搡”是一个具有明确动作意义的汉字,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粗暴、不礼貌的推搡行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现,但在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表达中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