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书信又叫】在古代,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书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形式。古人对书信有着丰富的称谓和分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与语言习惯。
一、总结
“古人的书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称呼。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书信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语言的审美和文化的传承。常见的称呼包括“尺素”、“锦书”、“书简”、“信札”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称及其含义和出处:
二、表格:古人的书信别称及解释
书信别称 | 含义说明 | 出处/典故 |
尺素 | 古代以绢帛为书写材料,长度一尺,称为“尺素”,后泛指书信 | 《汉书·苏武传》:“言陛下春秋高,奉养之礼,非臣所能尽也;愿得归骸骨,葬于汉地,死不恨矣。……使者曰:‘匈奴俗,父死,妻其母;兄弟死,妻其妻。今汉使至,欲令我妻之。’……遂将苏武徙北海,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反欲要挟天子,……愿君听陵言,勿复有疑。’……武曰:‘……此大汉之恩,岂可忘乎?……’……于是留武与李陵饮,酒酣,陵曰:‘……愿将军勿复有疑。’……武曰:‘……’……于是武与李陵饮,酒酣,陵曰:‘……’……”(注:此处引用略作简化) |
锦书 | 原指用锦缎写成的书信,后成为书信的美称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书简 | 指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文字,后泛指书信 | 《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虽无直接提及书信,但“书简”作为文字符号常用于此) |
信札 | 指正式的书信,多用于朋友或同僚之间 |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信札”一词 |
素书 | “素”指白色绢帛,与“尺素”类似,亦指书信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非直接描述书信,但“素”常用于书写材料) |
鸿雁 | 古人认为鸿雁能传递书信,因此“鸿雁”成为书信的象征 | 《汉书·苏武传》:“……使人送书于单于,……”(“鸿雁”常用于比喻书信) |
三、结语
从“尺素”到“锦书”,从“书简”到“信札”,古人的书信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别称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人生活的细腻与智慧。了解这些书信的别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