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一、
“垓下之战”是秦末楚汉相争时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此战标志着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刘邦建立汉朝的开始。战斗发生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附近),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项羽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仍奋力抵抗,最终因粮尽援绝、士气低落而兵败自刎。
本战不仅是军事上的对决,更是政治与人心的较量。刘邦通过分化项羽阵营、争取民心,逐步取得优势;而项羽则因刚愎自用、缺乏谋略,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二、垓下之战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垓下之战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202年 |
地点 | 垓下(今安徽灵璧) |
交战双方 | 汉军(刘邦、韩信、彭越等) vs 楚军(项羽) |
背景 |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形成楚汉战争 |
主要将领 | 刘邦、韩信、彭越、英布 vs 项羽、范增、龙且 |
战略部署 | 刘邦联合多路诸侯,形成对项羽的包围;项羽孤军奋战 |
关键事件 | 项羽被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军心涣散;项羽突围失败,最后自刎于乌江 |
结果 | 楚军溃败,项羽战死,刘邦统一中原,建立汉朝 |
历史意义 | 标志着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正式建立,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
三、补充说明
《史记·项羽本纪》中详细记载了垓下之战的过程,尤其是“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情节,成为后世文学和戏剧中的经典片段。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刘邦的政治智慧与用人之道。
总体来看,垓下之战是秦末乱世中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其成败直接决定了中国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