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思想感情】一、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55年,当时杜甫由长安前往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全诗情感复杂,既有对个人前途的迷茫,也有对家国命运的关切;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特征。
二、思想感情分析表:
情感类型 | 具体表现 | 诗句举例 | 情感解读 |
忧国忧民 | 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
个人失意 | 自己仕途不顺,生活困顿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
家国情怀 | 对家庭的思念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 展现了诗人忠孝两难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其强烈的家国责任感。 |
历史感慨 | 对历史兴衰的反思,对现实的不满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
现实批判 | 对权贵奢侈、官僚腐败的揭露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 直接批判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正义感。 |
孤独无助 | 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 “行旅多所怀,出门复此行” | 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前路的不确定感。 |
三、结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的史诗性作品。杜甫以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作为“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