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是什么意思】“诚惶诚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非常恭敬、紧张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权威或重要场合时的谦卑与敬畏之情。
在现代汉语中,“诚惶诚恐”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对某事感到非常谨慎、不安,不敢轻易表态或行动。它常出现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体现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语气。
“诚惶诚恐”是一个表达极度恭敬、紧张或害怕情绪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献,现多用于自谦或描述对某事的慎重态度。该词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强调说话者的谦逊和谨慎。
表格说明:
词语 | 诚惶诚恐 |
拼音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含义 | 表达极度恭敬、紧张或害怕的情绪 |
用法 | 多用于自谦或描述对某事的慎重态度 |
适用场合 | 正式或书面语境中 |
近义词 | 惶恐不安、战战兢兢 |
反义词 | 轻松自如、从容不迫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清晰地了解“诚惶诚恐”的含义、出处及使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