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什么意思】“诚惶诚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既感到非常害怕又非常不安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自谦或描述面对某种压力时的紧张情绪。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诚惶诚恐 |
拼音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杜诗传》:“臣伏自念,本以史吏之才,遂蒙圣恩,得奉朝请,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
含义 | 表示非常害怕和不安的心情,多用于自谦或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畏与担忧。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正式场合或自谦时使用。 |
二、词语解析
- 诚:实在、确实。
- 惶:惊慌、害怕。
- 恐:恐惧、担心。
组合起来,“诚惶诚恐”就是形容一个人内心非常紧张、害怕,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自谦 | “对于您的夸奖,我真是诚惶诚恐,不敢当。” |
表达紧张 | “面对面试官,我诚惶诚恐,生怕说错话。” |
描述压力 | “面对重要任务,他诚惶诚恐,生怕出错。” |
四、常见误用
1. 误用为“很害怕”
- 正确:诚惶诚恐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不只是单纯的害怕,而是带有敬畏和不安。
2. 误用在轻松场合
- 正确: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严肃的语境,不适合用于日常玩笑中。
五、总结
“诚惶诚恐”是一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在面对权威、责任或重大事件时的紧张与不安。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也体现了说话者对他人或事物的尊重与谨慎态度。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如从前,但在正式写作或演讲中仍具有一定的表达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知识,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