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出自《左传》的经典成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不正义的事情,最终一定会自取灭亡。这句话强调了善恶有报的道理,也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要因一时的私利而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
一、成语来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隐公元年》 |
原文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作者 | 左丘明(春秋时期史学家) |
二、字面解释
- 多行:多次做某事,指长期或频繁地做。
- 不义:不符合道义、违背伦理的行为。
- 必自毙:一定会自己走向毁灭或失败。
整体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经常做不义之事,迟早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招致失败或灭亡。
三、引申含义
方面 | 解释 |
道德层面 | 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道德标准,否则会受到惩罚。 |
历史教训 | 许多历史人物因残暴、贪婪、背信弃义而最终失败。 |
现实应用 | 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良知,避免因短期利益而损害他人。 |
四、典型例子
人物 | 行为 | 结果 |
桀纣 | 暴虐无道,压迫百姓 | 被推翻,亡国 |
秦二世 | 残酷统治,滥用权力 | 被杀,秦朝灭亡 |
商纣王 | 荒淫无度,听信谗言 | 身死国灭 |
五、现代启示
1. 做人要有底线:无论何时都不能为了利益而丧失道德。
2. 长远眼光:短期内可能得利,但长期来看,作恶终将带来灾难。
3. 社会监督:正义虽迟但到,社会舆论和法律最终会给予公道。
六、总结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现代人行为的警示。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原则,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只有坚守正义,才能赢得尊重与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