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死且不避的且是什么意思】一、
在古文“臣死且不避”中,“且”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其含义丰富,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该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与项羽对峙时的一段对话,原文为:“臣死且不避,酒十卮,奉一杯羹。”意思是“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喝一杯汤吗?”
这里的“且”表示递进或让步关系,常译为“尚且”、“还”等。它用于强调说话者面对危险或困难时的无畏态度,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原文 | 解释 | 用法说明 | 例句 |
且 | 《史记·项羽本纪》 | 臣死且不避 | 表示递进或让步,相当于“尚且”、“还” | 用于强调前项内容,后接更强烈的内容 | 我连死都不怕,还怕这点困难? |
且 | 《论语》 | 吾与点也 | 表示“而且”、“并且” | 用于连接两个并列或递进的动作或状态 | 他勤奋好学,且乐于助人。 |
且 | 《战国策》 | 且秦强而赵弱 | 表示“况且”、“再说” | 用于引出理由或原因 | 且秦强而赵弱,不可轻敌。 |
三、延伸理解
“且”在古文中用途广泛,常见意义包括:
- 尚且、还:表示递进,如“臣死且不避”。
- 而且、并且:表示并列,如“勤学且善思”。
- 况且、再说:表示补充说明,如“今有大难,且非小患”。
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且”的准确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四、结语
“臣死且不避”中的“且”,是古文中一个典型的递进虚词,表达了说话者的无畏精神和坚定意志。理解“且”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文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