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2025-07-07 22:53:20

问题描述: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22:53:20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故事。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展现了“取信于民”和“把握战机”的军事思想,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

一、文章总结

《曹刿论战》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鲁国在面对强敌齐国时,如何依靠正确策略取得胜利的过程。曹刿虽为一介平民,却能洞察战争本质,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观点,并强调“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重要性,主张以民为本,赢得民心。最终,他帮助鲁庄公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成为历史上以智取胜的经典战例。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那些吃肉的大官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进去见庄公。问他:“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您。”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诚实对待。”曹刿回答:“这种小信用没有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职的表现,可以一战。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齐军的车辙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刿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胜之后,庄公问曹刿原因。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耗尽了。敌军的士气耗尽,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倒下,所以才追击。”

三、文章启示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描写战争的文章,更是一部体现政治智慧和战略思想的典范之作。它告诉我们:

- 民为邦本: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的支持。

- 审时度势:战争中要善于观察、判断时机,不可盲目行动。

- 智勇双全:真正的胜利不仅靠武力,更需要智慧和冷静。

四、结语

《曹刿论战》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它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战争与治国的重要思想遗产。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战争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