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一句的出处】“博学之,审问之”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一段重要论述,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方法。
一、
《礼记·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四书五经”中的“礼记”部分,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间。其中“博学之,审问之”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治学态度的重要表述。
该句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广泛地学习,认真地提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坚定地实践。这五个步骤构成了儒家提倡的学习与修身的基本路径。
在现代教育和思想体系中,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广泛用于强调系统性学习、深入思考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 | 博学之,审问之 |
| 出处 | 《礼记·中庸》 |
| 原文背景 | 孔子及其弟子对学习过程的描述 |
| 原文全句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 含义 | 广泛学习、认真提问、谨慎思考、明确分辨、坚定实践 |
| 文化影响 | 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影响深远 |
| 现代意义 | 强调系统性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博学之,审问之”不仅是古代学者追求学问的方法论,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实现成长的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