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原文及翻译】《博学》是《礼记·大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并强调了学习与修养的重要性。以下是对《博学》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与整理。
一、
《博学》篇出自《礼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通过广泛的学习和修养来达到个人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文章指出,君子应当以“博学”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同时,文中也提到“知止而后有定”,即明确目标后才能坚定前行。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 |
| 君子之学也,必先有志;志既立,然后可以为学。 | 君子的学习,必须首先立志;志向确立之后,才能开始学习。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明确目标之后才能有坚定的方向,坚定之后才能内心宁静,宁静之后才能安稳,安稳之后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事物有根本和枝节,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知道先后顺序,就接近道了。 |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以修养自身为根本。 |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如果根本混乱而枝节却治理得很好,这是不可能的。对重要的事情不重视,对不重要的事情却过分重视,这是没有的事。 |
三、总结
《博学》篇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的重要指导,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人格的提升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人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博学》在当代的应用或与其他经典的关系,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