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词语意思】“卷帙”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用于文学、历史或古籍相关的语境中。它通常指书籍、文献或典籍的总称,有时也用来形容书籍的数量或种类。以下是对“卷帙”一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 |
拼音 | juàn zhì |
字面意思 | “卷”指书卷,“帙”指书套或书的装订方式,合起来指书籍的总称 |
引申义 | 常用于指代大量的书籍、文献或古代典籍,也可表示对书籍的重视 |
常见用法 | “卷帙浩繁”、“卷帙丰富”等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卷帙”一词源自古代对书籍的分类与装订方式。“卷”指的是书写在竹简、绢帛或纸张上的内容,“帙”则是包裹这些卷轴的外层包装物。因此,“卷帙”最初是指一套完整的书籍,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书籍或文献的总称。
在古代文人中,“卷帙”不仅代表物质上的书籍,还象征着学识与文化传承。如《汉书·艺文志》中提到“卷帙之多,不可胜数”,即形容典籍数量庞大。
三、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 | 释义 | 例句 |
卷帙浩繁 | 形容书籍非常多,内容丰富 | 古代典籍卷帙浩繁,非一人之力可尽览。 |
卷帙丰富 | 表示书籍种类多、内容广 | 这座图书馆卷帙丰富,涵盖多个学科领域。 |
卷帙不绝 | 指书籍不断流传、延续 |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卷帙不绝。 |
四、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适用场合:适用于学术、文化、历史类文章或正式场合。
- 避免使用: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除非有意营造文雅氛围。
- 近义词:典籍、文献、书籍、典册
- 反义词:残卷、散佚、失传
五、总结
“卷帙”是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书籍或文献的总量和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承载了对知识、文化传承的尊重。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卷帙”,可以增强文本的文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卷帙”不仅是简单的“书籍”概念,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积累和精神传承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