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是指什么】“同日而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两个事物或情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相提并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把不同日期的事情放在一起说”,引申为对性质、程度、价值等相差很大的事物进行比较,显得不恰当。
在日常使用中,“同日而语”往往带有贬义,强调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它多用于批评那些将完全不同的事物强行比较的行为,尤其是在讨论问题时缺乏逻辑性或客观性的情况下。
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同日而语 |
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四》:“夫破秦之功,人皆谓之有,而吾独以为不然,此非同日而语也。” |
字面意思 | 把不同日期的事情放在一起说,比喻不能相提并论 |
引申意义 | 表示两者差距大,无法进行合理比较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表示对不合理比较的否定 |
常见搭配 | “不可同日而语”、“岂能同日而语” |
近义词 | 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相提并论、不可一概而论 |
反义词 |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并驾齐驱 |
使用示例
- 例句1:他的成就和普通人的努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 例句2:这种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岂能同日而语?
- 例句3:两人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地同日而语。
注意事项
“同日而语”通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口语中较少使用。此外,该成语多用于负面评价,强调对比的不合理性,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总之,“同日而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事物时,应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