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极其多,即使把竹子全部用完也写不完。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说隋朝末年,李密在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中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尽;决东海之波,流恶难穷。”意思是隋炀帝的罪行太多,就算用尽南山的竹子来书写,也无法写完;就算放干东海的水,也无法洗清他的恶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罄竹难书”逐渐演变为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罪行、错误或缺点非常多,难以一一列举。它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恶劣、屡教不改的人或事件。
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罄竹难书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 |
原意 | 比喻罪行极多,写都写不完 |
现代用法 | 形容罪行、错误或缺点非常多,难以一一列举 |
词性 | 贬义词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人或某事的恶行、错误或问题过多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罄竹难书(重复)、罪大恶极 |
反义词 | 微不足道、寥寥无几 |
总结:
“罄竹难书”虽然字面意思是“用尽竹子也写不完”,但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来形容人的罪行或错误非常多,无法一一列举。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适合用于批评或讽刺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