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之以严刑中的董是什么意思】在古文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董之以严刑”这一句,其中的“董”字就容易引起误解。本文将对“董之以严刑”中的“董”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
一、原文出处
“董之以严刑”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夫为政者,不以德而以刑,是谓失道;不以礼而以法,是谓乱政。故曰:‘董之以严刑,摄之以威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如果只依靠严厉的刑罚,而不注重道德教化,就会失去民心;如果只依赖法律条文,而不讲求礼仪规范,就会导致政局混乱。
二、“董”字释义
在“董之以严刑”中,“董”是一个动词,其本义为“督责、管理、统辖”,引申为“以……来约束、控制”。
- 董:原意为“主管、统管”,在此处引申为“用严厉的刑罚来加以约束和管理”。
- 之:代词,指代前面的“政”或“民”。
- 严刑:指严格的刑罚。
因此,“董之以严刑”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刑罚来加以约束和管理。
三、总结与表格
词语 | 含义 | 解析 |
董 | 督责、管理、统辖 | 在此表示“用……来约束和管理”,引申为“以……来控制” |
之 | 代词 | 指代前文提到的对象(如“政”或“民”) |
严刑 | 严格的刑罚 | 指法律上的惩罚手段,强调严厉性 |
董之以严刑 | 用严厉的刑罚来加以约束和管理 | 强调以刑罚为主导的治理方式 |
四、延伸理解
“董之以严刑”反映了古代某些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倾向于依靠法律和刑罚来维持秩序,而不是以德治国。这种思想虽有其历史背景,但也引发了后世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长期讨论。
五、结语
“董之以严刑”中的“董”并非现代常见的“董”字含义(如“董事长”),而是古文中常用的“督责、管理”之意。理解这一字词的准确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古文的表达逻辑与思想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文内容或字词解释,可继续查阅《资治通鉴》或其他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