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缒而出是什么意思】“夜缒而出”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学意义的短语。它描述的是在夜晚通过绳索从城墙上被吊下城去的情景,常用于形容一种秘密、紧急或危险的行动。
一、
“夜缒而出”字面意思是“在夜里用绳子吊下去”,引申为在夜晚秘密地离开某地,通常带有紧迫性、隐秘性和一定的危险性。这个词语多用于描写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动方式,体现出当时战争环境下的紧张氛围和人物的机智与勇敢。
该词最早出现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讲述的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秦晋联军围攻郑国时,深夜被郑君用绳索吊出城外,前往秦国游说秦穆公退兵的故事。这一情节生动展现了古代外交策略和人物智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夜缒而出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
字面意思 | 在夜里用绳子吊下去 |
引申含义 | 秘密、紧急、危险地离开某地 |
历史背景 | 春秋时期,秦晋围郑,烛之武夜缒出城劝退秦军 |
文化意义 | 展现人物智慧、外交手段及战争环境下的紧张氛围 |
现代使用 | 常用于文学、历史类文章中,表示秘密行动或紧急撤离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正面,体现勇敢与机智 |
三、结语
“夜缒而出”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在危机中寻求出路的智慧与勇气。它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了解这一词语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人物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