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绳子对折3次三年级解题】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题目,比如“一根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有多长?”这类题目看似简单,但需要仔细分析每一步的变化过程。下面我们将通过一步步的推理,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题目解析
题目是:“一根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最后有多长?”
这里的“对折”指的是将绳子从中间对折一次,使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对折一次后,绳子的长度减半;对折两次,再减半;以此类推。
二、分步计算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计算每一次对折后的长度变化:
对折次数 | 当前长度(米) | 计算方式 |
初始 | 4 | 原始长度 |
第1次对折 | 2 | 4 ÷ 2 = 2 |
第2次对折 | 1 | 2 ÷ 2 = 1 |
第3次对折 | 0.5 | 1 ÷ 2 = 0.5 |
三、总结
通过对折操作,每次都将绳子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经过三次对折后,原本4米的绳子最终长度为0.5米。
这个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乘除运算能力,还锻炼了他们对“对折”这一操作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题,帮助他们理解倍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4米绳子对折3次后,长度是0.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