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出自哪里】《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非常著名的小诗,因其作者与创作背景的传奇色彩而广为流传。这首诗不仅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关系。下面将从出处、作者、背景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七步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文学》篇,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相传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对弟弟曹植心存猜忌,试图加害于他。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便处死。曹植在极短时间内写出了这首《七步诗》,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悲愤和无奈,也展现了其惊人的才华。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后世多以此诗来比喻骨肉相残、手足无情的情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七步诗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作者 |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
创作背景 | 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内作诗,否则处死,曹植写下此诗以自保 |
诗句内容 |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意义 | 表达对兄弟相残的痛心,反映宫廷斗争的残酷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感表达与文学技巧结合的典范之一 |
三、结语
《七步诗》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历史的见证。通过了解其出处与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