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什么意思】“道不远人”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说,“道”并不远离人,如果一个人追求“道”却远离了人,那就不是真正的“道”。这句话强调了“道”与人的关系,主张“道”应当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道不远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强调“道”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反对脱离现实、空谈玄理的倾向,提倡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实践“道”,体现仁爱、礼义、忠恕等道德准则。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子张》 |
原文 |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含义 | “道”并不远离人,若追求“道”却远离人,就不是真正的“道”。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应贴近生活、贴近人心,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实践。 |
儒家观点 | 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信。 |
现代意义 | 提倡以人为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道德与生活的结合。 |
对比理解 | 与“道可道,非常道”形成对比,前者讲“道”的现实性,后者讲“道”的不可言说性。 |
通过“道不远人”这一理念,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也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