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跳珠乱入船赏析】“白云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之一,原诗为: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句诗描绘了夏日骤雨中的西湖景象,语言生动、画面感强,展现了自然变化的灵动与诗意。
一、
“白云跳珠乱入船”是诗中描写暴雨时的场景,其中“白云”指的是乌云,“跳珠”形容雨点如珍珠般跳跃,“乱入船”则表现雨水纷纷落入船上,营造出一种急促、动荡的氛围。整句诗通过比喻和动态描写,将自然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赏析要点总结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诗句原文 | 白云跳珠乱入船 |
意象分析 | “白云”指乌云,“跳珠”形容雨点如珍珠跳跃,“乱入船”表现雨势急促 |
表达手法 | 比喻、拟人、动态描写 |
诗歌意境 | 热烈、动荡、充满生机的雨景 |
作者情感 | 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与欣赏之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画面感强、富有节奏感 |
三、原创解析
“白云跳珠乱入船”虽短短五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诗人以“跳珠”来形容雨点的形态,赋予自然现象以灵动感;“乱入船”则进一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与不可阻挡。这种写法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风雨之中,也体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与艺术提炼能力。
此外,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描绘了乌云密布的天空,后一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则展示了风雨过后天晴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四、结语
“白云跳珠乱入船”是一句极具画面感与节奏感的诗句,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这一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雨中西湖的壮丽,也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