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格律介绍】七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它以四句为一单元,每句七个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七言绝句在唐代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将从基本格律入手,系统介绍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律要求
1. 字数固定: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2. 平仄交替:七言绝句讲究平仄相间,形成节奏感。
3. 对仗要求:虽然不是严格要求,但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常有对仗关系。
4. 押韵规则:一般押平声韵,通常一韵到底,偶数句押韵。
二、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格式
根据平仄的不同安排,七言绝句主要有四种基本格式:
| 格式 | 第一句 | 第二句 | 第三句 | 第四句 | 平仄规律 | 押韵情况 |
| 仄起首句入韵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起平收 | 韵脚在第一、二、四句 |
| 仄起首句不入韵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起平收 | 韵脚在第二、四句 |
| 平起首句入韵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起平收 | 韵脚在第一、二、四句 |
| 平起首句不入韵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起平收 | 韵脚在第二、四句 |
三、平仄符号说明
- 平:指普通话中的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
- 仄:指普通话中的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
在实际创作中,需注意“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即第一、第三、第五字可适当灵活处理,但第二、第四、第六字必须严格遵循平仄规律。
四、押韵规则
七言绝句一般使用平声韵,且多采用同一韵部的字。常见的押韵方式包括:
- 一韵到底:全诗四句均押同一韵母。
- 换韵:较少见,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五、总结
七言绝句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格律严谨,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掌握其基本格律是学习和创作七言绝句的前提。通过对四种基本格式的了解,以及对平仄、对仗、押韵等要素的把握,可以更好地体会七言绝句的艺术魅力。
附:常用平水韵表(部分)
| 韵部 | 代表字 | 举例 |
| 一东 | 东、同、风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 二冬 | 冬、容、峰 |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 三江 | 江、窗、双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四支 | 支、时、诗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对七言绝句的格律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