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文言文】《女娲补天》是古代神话中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之一,出自《淮南子·览冥训》,讲述了上古时期女娲为拯救苍生,炼五色石以补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的壮举。该故事不仅展现了女娲作为创世神的伟大与无私,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灾难的想象与对英雄人物的崇拜。
一、文章
《女娲补天》讲述的是在远古时代,天塌地陷,洪水泛滥,猛兽横行,人民生活困苦。女娲不忍百姓受苦,便炼五色石补天,斩断巨龟的四足支撑天地,杀死恶龙平息灾祸,最终使天地恢复平静,人间重归安宁。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英雄人物的颂扬。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从前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愤怒之下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地绳崩断。 |
|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那里移动;地向东南方低陷,所以水流和尘土都流向那里。 |
|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 女娲于是炼制五色石来修补天空,斩断巨龟的四足来支撑四方,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 |
| 然后地平天成,人神以宁,黔首安堵,无复妖孽。 | 从此大地平坦,天空完整,人类与神灵得以安宁,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有妖魔鬼怪作祟。 |
三、文化意义与启示
1. 象征意义
女娲补天象征着对灾难的抗争与修复,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2. 道德教育
故事强调了牺牲与奉献精神,女娲为了天下苍生甘愿付出一切,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
3. 自然观的体现
古人通过神话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如“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等,虽为传说,却蕴含朴素的地理观念。
4. 文学价值
《女娲补天》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神话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四、结语
《女娲补天》不仅是一则动人的神话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像女娲一样勇敢、智慧、无私。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