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的纸杯娃娃大班教案】本教案以“会走的纸杯娃娃”为主题,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手工制作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类别 | 具体目标 |
认知目标 | 了解纸杯娃娃能够“行走”的简单物理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
技能目标 | 能够独立完成纸杯娃娃的制作,并尝试让其“行走” |
情感目标 | 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
二、教学准备
物品 | 数量 | 用途 |
纸杯 | 1个/人 | 制作娃娃身体 |
吸管 | 1根/人 | 作为娃娃的腿或支撑结构 |
彩笔 | 若干 | 绘制娃娃表情 |
胶水/双面胶 | 适量 | 固定部件 |
剪刀 | 1把/组 | 剪裁材料 |
小石子/橡皮 | 若干 | 增加重量,帮助娃娃行走 |
三、教学过程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导入环节 |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东西会动,而有些不会?”引导幼儿思考物体运动的原因 |
2. 示范讲解 | 教师展示一个“会走的纸杯娃娃”,并演示如何制作 |
3. 动手制作 | 幼儿分组进行纸杯娃娃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
4. 实验探索 | 幼儿尝试让自己的纸杯娃娃“行走”,观察其运动情况 |
5. 分享交流 | 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实验结果,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6. 总结提升 | 教师总结“会走的纸杯娃娃”背后的科学原理,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手工技能,还初步理解了物体运动与重力之间的关系。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但也有一些孩子在操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与鼓励。
五、延伸活动建议
- 家庭互动: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会走的纸杯娃娃”,并记录实验过程。
- 科学小实验: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如瓶盖、塑料管等)代替吸管,观察娃娃的行走效果差异。
- 故事创编:引导幼儿为自己的纸杯娃娃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会走的纸杯娃娃”是一个集动手能力、科学探索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开展。通过动手实践与观察思考,孩子们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