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主要用于创建对象的实例,而不是在代码中直接使用`new`关键字来实例化对象。它通过一个工厂类或方法来封装对象的创建逻辑,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可维护,并且易于扩展。
一、
工厂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创建过程与使用过程分离,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当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时;
- 当对象的创建逻辑比较复杂,需要统一管理时;
- 当希望减少客户端代码对具体类的依赖时。
工厂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二、表格对比
模式名称 | 定义说明 | 优点 | 缺点 | 使用场景 |
简单工厂模式 | 由一个工厂类负责创建所有产品的实例,根据传入的参数返回不同的对象。 | 实现简单,适合产品种类较少的情况。 | 违反开闭原则,增加新功能需修改原有代码。 | 产品种类少,逻辑简单的场景。 |
工厂方法模式 | 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 符合开闭原则,易于扩展。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需要定义多个子类。 | 需要动态创建不同产品,且未来可能扩展。 |
抽象工厂模式 |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 可以保证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提高系统一致性。 | 结构复杂,实现成本较高。 | 需要创建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时。 |
三、总结
工厂模式通过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选择合适的工厂模式类型,可以有效应对不同的开发需求。在实际项目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避免过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