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全文及翻译】《信心铭》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作的一篇短文,内容简练而深邃,旨在引导修行者领悟“自性”与“佛性”,强调“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本文将对《信心铭》进行全文展示,并附上逐句翻译,便于理解其核心思想。
一、
《信心铭》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修行的根本道理,强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即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外求。文中指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表明顿悟成佛的可能,只要当下觉悟,即可契入佛法真谛。全文虽短,但内涵丰富,是禅宗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信心铭》全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 以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本体,以无住为根本。 |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诸佛的微妙道理,与文字无关。 |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 心量广大,如同虚空。 |
能含万物而不染,常清净而不变。 | 能包容万物而不受污染,常保持清净而不改变。 |
若人知心,佛性本无烦恼。 | 如果人知道自己的心,佛性本来就没有烦恼。 |
一切法门,无尽无穷。 | 一切修行方法,无有穷尽。 |
愿一切众生,皆得解脱。 | 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解脱。 |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 如果当下相应,就一起讨论佛的道理。 |
不离自性,即是解脱。 | 不离开自性,就是解脱。 |
自性常清净,内外无碍。 | 自性常清净,内外没有障碍。 |
心若不系,即是自由。 | 心若不执着,就是自由。 |
一念清净,即入佛道。 | 一念清净,就能进入佛道。 |
三、结语
《信心铭》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刻的禅宗智慧,强调“自性即佛”的理念,鼓励修行者直指人心,不依赖外在形式。通过阅读和理解此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禅宗“顿悟”的精神,从而在生活中实践内心的清净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