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里驱十五日是的是哪一次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这一说法,出自毛泽东的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描述的是红军在1930年冬季成功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的战役过程。这一战是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展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
一、事件背景
1930年,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发动第一次“围剿”。这次“围剿”是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企图将红军主力消灭在赣南、闽西一带。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毛泽东和朱德等人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利用地形优势,组织红军主力隐蔽待机,最终在龙冈地区歼灭敌军主力。
二、战役过程简述
“七百里驱十五日”指的是红军从吉安到龙冈的700余里行军距离,历时15天完成。在这段时间内,红军长途奔袭,隐蔽行动,最终在龙冈伏击敌人,取得重大胜利。
此战中,红军共歼灭敌军1.3万余人,活捉敌军总指挥张辉瓒,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第一次反“围剿” |
发生时间 | 1930年12月 |
主要领导人 | 毛泽东、朱德 |
敌军兵力 | 约10万 |
红军兵力 | 约4万人 |
战役特点 | “诱敌深入”、“以少胜多” |
战役结果 | 歼敌1.3万余人,活捉张辉瓒 |
历史意义 | 打破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奠定中央苏区基础 |
四、结语
“七百里驱十五日”不仅是对红军英勇作战的真实写照,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红军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后续的反“围剿”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段历史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