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古诗】一、
《不第后赋菊》是唐代黄巢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写菊花的高洁与傲然,实则借花抒志,表达作者在科举落第后的愤懑与不屈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对理想抱负的坚持。
该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更是一首带有政治寓意的作品,反映了黄巢在仕途受挫后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追求。诗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尤为著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自信与豪情。
二、诗歌原文与解析
诗句 | 解析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表面写菊花在深秋开放,其他花卉早已凋谢;实际暗喻黄巢在科举失利后仍不屈服,坚信自己终将出人头地。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描写菊花香气弥漫京城,象征黄巢的气势与力量;“黄金甲”象征其志向与抱负,也暗示了他后来领导农民起义的背景。 |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黄巢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早年参加科举但屡试不第,内心充满不满与反抗情绪。这首诗正是他在科举失败后所作,通过赞美菊花的坚韧与孤傲,抒发了自己不甘平庸、渴望改变命运的情感。
从文学角度来看,《不第后赋菊》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从历史角度看,它也预示了黄巢日后发动农民起义、推翻唐王朝的命运。
四、总结
《不第后赋菊》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政治隐喻和人生哲理的诗作。它体现了黄巢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人生道路与社会现实的素材。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不第后赋菊 |
作者 | 黄巢(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科举失意、志向不屈、人生抱负 |
艺术特色 | 借物抒怀、象征手法、语言简练 |
历史意义 | 反映当时士人阶层的困境与反抗意识 |
如需进一步探讨黄巢生平或类似题材的诗词,可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