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正襟危坐是啥子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端正、严肃的坐姿,也引申为态度认真、举止庄重。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都较为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下面将对“正襟危坐”的来源、含义及用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正襟 | 整理衣襟,使衣着端正 | 
| 危坐 | 身体挺直而坐,表示严肃或专注 | 
整体含义:
“正襟危坐”原意是指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后引申为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庄,或指人专心致志、神情严肃的样子。
二、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于是楚王乃使使持节,赐之以金帛,命其为上客,而正襟危坐。”
后来在古代文人中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士大夫或官员在正式场合中的仪态。
三、现代用法
| 场景 | 举例 | 
| 描述人的姿态 | 他在会议上正襟危坐,显得非常认真。 | 
| 形容态度严肃 | 面对领导时,他总是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松懈。 | 
| 引申为专注状态 | 学生们正襟危坐,认真听讲。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严阵以待、端端正正、恭恭敬敬 | 
| 反义词 | 跺脚乱坐、歪歪扭扭、随意散漫 | 
五、总结
“正襟危坐”不仅是一个描写坐姿的成语,更是一种体现礼仪、修养和专注精神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它既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外在姿态,也可以表达一种内在的态度。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
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正襟危坐 | 
| 含义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态度严肃、举止端庄 | 
| 出处 | 《史记·滑稽列传》 | 
| 现代用法 | 描述姿态、态度、专注等 | 
| 近义词 | 严阵以待、端端正正、恭恭敬敬 | 
| 反义词 | 跺脚乱坐、歪歪扭扭、随意散漫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正襟危坐”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好地运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