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投笔从戎翻译和原文

2025-09-13 03:39:57

问题描述:

投笔从戎翻译和原文,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03:39:57

投笔从戎翻译和原文】“投笔从戎”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文人弃文从军、投身报国的行为。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讲述了东汉时期著名将领班超放弃文职工作,转而投身军旅,最终建功立业的故事。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翻译
“投笔从戎” 放下笔,去从军。比喻文人弃文就武,投身军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子也。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
少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他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但孝顺谨慎,在家常常勤勉劳作,不以劳苦为耻。
有口辩,而欲立功边城。 他能言善辩,却希望能在边疆建立功业。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召入朝廷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前往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家境贫穷,常常替官府抄书来维持生计。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长期劳累,有一次他放下手中的活计,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像张骞那样在异域建立功业,怎么能一辈子只在笔墨之间打转呢!”
左右皆笑之。 周围的人都嘲笑他。
超曰:“士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班超说:“有志之人应见机而动,不能等待太久。”
遂往西域,终成大业。 于是他前往西域,最终建立了赫赫战功。

二、总结

“投笔从戎”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气节。班超从一个普通的文职人员转变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将军,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伟大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选择往往决定未来的方向,而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理想的勇者。

结语:

“投笔从戎”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心怀天下,敢于追梦,勇于担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