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问答 > 内容

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概括(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

时间:2023-09-14 13:21:29 来源:
导读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概括,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概括,刘备三顾茅庐前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2、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3、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4、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5、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6、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7、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

8、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9、”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10、”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11、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12、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13、”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14、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15、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16、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17、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18、”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19、”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20、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21、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22、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

23、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24、”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

25、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26、”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

27、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

28、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29、扩展资料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30、顾:拜访;茅庐:草屋。

31、原为汉末刘备去襄阳城西隆中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32、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3、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4、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35、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6、历史背景: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37、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38、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39、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40、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41、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42、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43、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44、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45、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46、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47、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48、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49、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50、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51、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52、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53、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54、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55、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56、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

57、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58、诸葛亮简介: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称伏龙)。

59、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60、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61、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邓县隆中“躬耕陇亩”。

62、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63、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64、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65、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66、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67、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68、参考资料:三顾茅庐 (三国典故)-百度百科。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