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是什么意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出自哪

2025-11-05 20:32:43

问题描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是什么意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出自哪,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5 20:32:4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是什么意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出自哪】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被误认为是某篇文章的标题。实际上,“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并非一篇文章的完整标题,而是描述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中,“壬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表示特定的年份;“七月既望”则是指农历七月十六日。“既望”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月亮圆后的第二天,即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因此,“七月既望”指的是农历七月十六这一天。

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一说法常见于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来描绘作者与友人泛舟赤壁时的时间背景。但需要注意的是,《赤壁赋》的原文并未直接使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作为标题,而是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命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出处 苏轼《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壬戌”含义 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表示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七月既望”含义 指农历七月十六日,“既”意为“已经”,“望”指农历十五日的满月,因此“既望”即满月之后的第二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整体意思 指的是公元1082年秋天的农历七月十六日
是否为文章标题 不是,而是文章中用于交代时间背景的语句
相关作品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苏轼)

三、补充说明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虽然不是一篇文章的正式标题,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这种写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使“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成为文人墨客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之一。

此外,由于网络上存在一些误传或误用该句的情况,建议在引用时注意其真实出处和含义,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赤壁赋》的内容或苏轼的创作背景,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文学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