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捐的意思和例句】“细大不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任何事物都愿意接受、包容,不因大小而有所取舍。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或书面表达中,常用来强调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细大不捐 |
拼音 | xì dà bù juān |
出处 | 《汉书·枚乘传》:“夫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此世人之大惑也。若能见微知著,明于事理,则可不为细大所惑。” |
释义 | 不因事物的大小而拒绝接受,表示对任何事物都持开放态度,不挑剔、不拒绝。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包容性强,也可用于描述政策、制度等具有广泛接纳性。 |
近义词 | 容纳百川、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
反义词 | 吹毛求疵、挑肥拣瘦、斤斤计较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描述个人胸怀 | 他为人宽厚,从不计较小事,真是细大不捐。 |
形容政策包容性 | 政府鼓励创业,对各种规模的企业都给予支持,体现出细大不捐的政策精神。 |
评价团队合作 |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但大家都能互相包容,真正做到了细大不捐。 |
表达对文化的态度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它能够细大不捐,吸收各种思想精华。 |
三、总结
“细大不捐”不仅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因细微差别而拒绝接受。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管理,这种包容精神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深度,同时也展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