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简单意思】“义不容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字面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强调在面对某种责任或义务时,不能逃避、必须承担。
一、
“义不容辞”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义”,即正义、道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项任务、职责或道德要求所表现出的坚定态度和主动承担的精神。它强调的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可以不做”的事情。
这一成语常见于正式场合,如工作、家庭、社会服务等,表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用时,通常带有褒义色彩,赞扬一个人有担当、有责任心。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定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含义重点 | 常见搭配 |
义不容辞 |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应尽的责任必须承担 | 源自《孟子》等古籍 | 工作、家庭、社会责任等 | 责任感、使命感 | 义不容辞的责任、义不容辞的任务 |
三、延伸理解
虽然“义不容辞”听起来有些严肃,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
- 工作中:员工面对紧急任务时说“这是我的责任,我义不容辞。”
- 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照顾孩子是父母的义务,我义不容辞。”
- 社会中: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时,也常说“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义不容辞。”
总的来说,“义不容辞”不仅是对个人责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需要行动的时候,不应退缩,而应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