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是什么意思】“一夫当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关隘。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就可以守住关口,体现出地理上的战略重要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夫当关 |
拼音 | yī fū dāng guān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一人把守即可阻挡大量敌人进攻,多用于描述关隘或险要之地的易守难攻。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地理位置或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
近义词 | 一夫之勇、易守难攻 |
反义词 | 四面受敌、易攻难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一夫当关”最早出自《战国策·楚策》,原句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一个勇士把守关口,一万人都无法突破。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山川险要、关隘坚固的地理优势。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一夫当关”常被用来比喻重要的战略位置,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中“蜀道”正是“一夫当关”的典型代表。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历史战争 | 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利用险要地势防守,体现“一夫当关”的作用。 |
地理描述 | 描述某个地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时使用。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或诗词中,用来渲染紧张氛围或突出地理优势。 |
四、总结
“一夫当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地理和军事防御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地势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在现代,虽然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也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