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穷什么意思】“日暮途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到了末路、无路可走的境地。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和历史典故,具有较强的比喻意义,广泛应用于描述困境、失败或绝望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日暮途穷 |
拼音 | rì mù tú qióng |
解释 |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尽头,没有出路,或人走到黄昏时分,道路已经走尽,象征着衰败、无能为力或走投无路的状态。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人引申为“日暮途穷”。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处境艰难、走投无路或事业、人生到了低谷。 |
近义词 |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穷途末路 |
反义词 | 前途光明、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日暮途穷”最早并非直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而是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古人常用“日暮”表示一天将尽,而“途穷”则指道路走到尽头,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意境——当太阳落山,行至路的尽头,象征着人生的终点或事业的终结。
在历史中,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的末路,如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便有“日暮途穷”的感慨。后来,这一表达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成语,用来形容任何处于绝境的人或事。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个人困境 | 他创业失败,资金耗尽,如今真是日暮途穷。 |
国家或组织 | 那个国家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已到日暮途穷的地步。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角陷入绝境,最终走向了日暮途穷的命运。 |
四、总结
“日暮途穷”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既要认清现实,也要保持希望。虽然“日暮”意味着结束,但有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因此,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日暮途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深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