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见善则迁后面是什么】“见善则迁”出自《周易·益卦》:“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好的行为或事物,就应该去学习和效仿;发现自己的过错,就要及时改正。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提倡的自我修养与不断进步的理念。
在古代经典中,“见善则迁”常被用来强调个人品德的提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向善而行、不断自我完善。
一、原文出处
出处 | 内容 |
《周易·益卦》 |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二、含义解析
词语 | 解释 |
见善 | 看到好的、善的行为或事物 |
则迁 | 就应该去学习、效仿 |
有过 | 发现自己有错误或缺点 |
则改 | 就应该改正 |
三、延伸意义
“见善则迁”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也适用于教育、管理、社会等多个领域。它强调:
- 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向他人学习,吸取优点。
- 自我反省:时刻检查自身,避免犯错。
- 积极进取:保持向上的心态,追求更高的目标。
四、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
“吾日三省吾身。” | 《论语·学而》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里仁》 |
这些句子都与“见善则迁”有着相似的思想内涵,强调通过观察他人、反省自己来实现自我提升。
五、总结
“见善则迁”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修身养德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后一句为“有过则改”。两者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修养过程:不断学习善行,及时改正错误,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