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是什么典故】“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古代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这个故事讲述了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不惜以国家安危为代价,点燃烽火台,欺骗诸侯前来救援,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的历史事件。
一、典故总结
背景:
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宠爱美人褒姒,但褒姒终日不笑。为了让她露出笑容,周幽王想尽办法,最终决定用“烽火戏诸侯”的方式来取悦她。
过程:
周幽王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点燃烽火,这是古代用来传递敌情信号的紧急信号。诸侯看到烽火后,纷纷率兵赶来,结果发现只是周幽王在玩闹,毫无敌情。褒姒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终于笑了。
后果:
虽然褒姒笑了,但诸侯们对周幽王的失信感到愤怒和失望。后来,当真正的外敌(犬戎)入侵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但诸侯们不再相信,没有前来救援,导致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寓意:
这个故事警示人们:诚信是立国之本,轻率地玩弄他人信任,最终会付出惨重代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烽火戏诸侯 |
出处 | 《史记·周本纪》 |
主要人物 | 周幽王、褒姒、诸侯 |
背景 |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滥用烽火台 |
过程 | 点燃烽火,诸侯误以为有敌情而赶来 |
结果 | 褒姒笑,诸侯心生怨恨;犬戎入侵时无人救援,西周灭亡 |
寓意 | 诚信为立国之本,失信于民将招致灭亡 |
三、结语
“烽火戏诸侯”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则深刻的道德教训。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诚信都是维系社会关系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周幽王的悲剧,正是对这一道理最有力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