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成语至死不渝是怎么来的

2025-07-15 03:10:27

问题描述:

成语至死不渝是怎么来的,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5 03:10:27

成语至死不渝是怎么来的】“至死不渝”是一个常用成语,形容人对某种信念、感情或承诺坚定不移,直到生命终结也不会改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来源总结

“至死不渝”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这句诗中没有直接出现“至死不渝”,但其表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为后世成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拒绝投降,最终得以归汉。他的忠诚和坚定,正是“至死不渝”的生动体现。

随着时间推移,“至死不渝”逐渐成为表达坚定信念、忠诚守诺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日常语言中。

二、成语来源一览表

成语 出处 意思 原文出处 用法举例
至死不渝 《诗经·邶风·击鼓》、《汉书·苏武传》 形容忠贞不渝、坚定不变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苏武)虽困辱,不改其志。”
他为了理想,至死不渝;她对爱情至死不渝。

三、成语使用场景

1. 爱情方面:常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忠贞不渝。

2. 友情方面:表示朋友之间的情谊长久不变。

3. 事业与信仰:用于描述一个人对理想、信仰或责任的坚持。

4. 历史人物:如苏武、文天祥等,常被用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精神。

四、结语

“至死不渝”不仅是对情感的承诺,更是对人生信念的坚守。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忠诚、坚韧与执着,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之一。通过了解它的来源与用法,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