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什么】“既来之,则安之”是一句源自《论语·季氏》的成语,意思是:既然已经来了,就安心地接受它、面对它。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坦然处世的态度,常用于劝人不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过分焦虑或抱怨,而是要学会适应和接受现实。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字面意思 | “既然来了,就让它安定下来。” |
引申义 | 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不逃避、不抗拒。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劝人接受现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困难。 |
二、使用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压力大 | “虽然现在工作很忙,但既来之,则安之,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
突发状况 | “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既来之,则安之,下次再努力。” |
人际关系 | “朋友突然不来赴约了,我也没办法,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
三、相关表达与对比
成语/说法 | 含义 | 与“既来之,则安之”的关系 |
顺其自然 | 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去处理 | 类似,都强调接受现实 |
逆来顺受 | 对于不公或痛苦默默承受 | 有一定相似性,但带有被动意味 |
安于现状 | 满足于当前状态 | 与“既来之,则安之”有部分重合,但更强调满足 |
接受现实 | 正视问题,不再逃避 | 更强调行动上的应对,而非单纯心理接受 |
四、总结
“既来之,则安之”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应对,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逃避。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走向内心的安宁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