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全诗】“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是该诗中的经典名句。此句描绘了秋日山林中落叶纷飞、萧瑟凄凉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阔与肃杀,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杜甫在人生晚年面对时局动荡、自身漂泊的复杂心境。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以下是对《登高》一诗的简要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信息。
《登高》全诗内容及解析表: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登高 |
作者 | 杜甫(唐代)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顿,身体多病,此诗写于他寓居夔州时期(约公元767年)。 |
原文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名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艺术特色 | 意象宏大,对仗工整,情感沉郁,语言凝练。 |
主题思想 | 表达诗人孤独漂泊、年老多病、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
情感基调 | 悲凉、苍茫、深沉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是杜甫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之一。 |
结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是杜甫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在人生低谷中依然保持的坚韧与深情。《登高》作为一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吟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