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是什么意思解释】“登堂入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项技艺、学问或事业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建筑的结构,最初指的是从厅堂进入内室,后来引申为技艺或学识由浅入深、逐步精进的过程。
一、
“登堂入室”最早出自《论语·先进》:“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由也果’。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达’。子曰:‘回也屡空,于从政乎何有?’”虽未直接出现“登堂入室”,但其含义与之相近。后人用“登堂入室”比喻学习或技艺由表及里,逐渐深入,达到高超境界。
该成语多用于称赞他人在某个领域已达到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造诣和成就。它不仅适用于学术、艺术,也可用于工作、技能等方面。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登堂入室 |
拼音 | dēng táng rù shì |
出处 | 《论语·先进》(引申义) |
含义 | 比喻技艺、学问等由浅入深,达到高超境界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对他人技艺或成就的高度认可 |
近义词 | 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出类拔萃 |
反义词 | 门外汉、初学者、皮毛功夫 |
例句 | 他在书法方面已登堂入室,作品备受赞誉。 |
常见场景 | 学术、艺术、技术等领域中评价他人水平时使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登堂入室”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个人能力或技艺高度的认可。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