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剑从哪里来的典故】“口蜜腹剑”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说话温柔、和气,内心却心怀恶意、阴险狠毒。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历史人物李林甫,他的行为被后人总结为“口蜜腹剑”,成为权谋与虚伪的象征。
一、成语来源概述
“口蜜腹剑”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记载的是唐朝奸相李林甫的事迹。他外表温和、言辞恭顺,但内心狠毒,善于排挤异己,操纵朝政。因此,人们用“口蜜腹剑”来形容他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
二、详细出处及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出处原文 | “口有蜜,腹有剑。” |
原意 | 表面甜美,内心狠毒 |
涉及人物 | 李林甫(唐朝奸相) |
使用场合 | 形容表面和善、内心险恶的人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言而有信、表里如一 |
三、历史背景简介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在位期间排斥异己,控制朝政,导致朝廷腐败,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他擅长伪装,表面上对同僚恭敬有礼,实则暗中打击对手,因此被后人称为“口蜜腹剑”的典型代表。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口蜜腹剑”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表现友好、实际上却心怀鬼胎的人。它不仅用于政治领域,在职场、人际关系中也常被引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五、总结
“口蜜腹剑”源于唐代奸相李林甫的故事,形容人外柔内刚、表里不一。该成语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真诚待人,避免虚伪行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典故,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