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释义】“牛角挂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隋朝时期一位名叫李密的人物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一、成语释义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
释义:将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比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
用法: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好学、有志向、肯吃苦。
感情色彩:褒义词
二、历史背景与典故
李密是隋末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身寒门,但自幼聪慧好学。据《新唐书》记载,他年轻时为了谋生,常常骑着牛外出干活,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忘读书。他把书卷挂在牛角上,一边赶牛,一边阅读,因此得名“牛角挂书”。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李密对知识的渴望,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后来,他成为瓦岗军的重要将领,参与推翻隋朝的斗争,最终为唐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牛角挂书 |
出处 | 《新唐书·李密传》 |
释义 | 将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比喻勤奋好学、不畏艰难 |
历史人物 | 李密(隋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故事背景 | 李密因家境贫寒,骑牛劳作时仍不忘读书,将书挂于牛角上阅读 |
精神内涵 | 勤奋、刻苦、立志、不屈不挠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他人或自己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的精神 |
情感色彩 | 褒义 |
四、现实意义
“牛角挂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人们依然需要这种“边走边学”的精神。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都能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
通过了解“牛角挂书”的由来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也能从中获得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