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简介】《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历时近十年完成。这部巨著汇集了中国古代大量的典籍文献,涵盖了经、史、子、集四个类别,因此得名“四库”。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四库全书》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保存前代文献,以供后人学习和研究。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组织了大量学者进行搜集、整理和校订工作,力求做到全面、准确、系统。尽管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因素和文化筛选,但其在学术和文化上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四库全书》概况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四库全书 |
编纂时间 | 1773年—1782年(历时约10年) |
主持者 | 清朝乾隆皇帝 |
编纂机构 | 四库全书馆 |
文献分类 | 经、史、子、集 |
字数 | 约7.9万卷,3.6万册 |
藏书地点 | 原为文渊阁、文源阁等七处藏书楼,现多散落或毁于战乱 |
编纂目的 | 整理古籍、传承文化、巩固统治 |
存在问题 | 部分书籍被删改或禁毁,部分版本已失传 |
《四库全书》不仅是古代文献的集大成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与管理方式。虽然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局限,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今天,人们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四库全书》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使其继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