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分布合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试卷内容涵盖了字词、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多个部分,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下是对该试卷答案的整理与总结:
一、试卷结构概述
题型 | 题目数量 | 分值 | 主要考查内容 |
选择题 | 5题 | 10分 | 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等 |
填空题 | 4题 | 8分 | 古诗文默写、文学常识 |
现代文阅读 | 2篇 | 20分 | 文章理解、信息提取、主旨归纳 |
古诗文阅读 | 2篇 | 12分 | 诗词赏析、文言文翻译、内容理解 |
写作题 | 1题 | 50分 | 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
二、答案汇总(按题型分类)
1.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惬意(qiè)
B. 倔强(jué)
C. 炽热(zhì)
D. 蓦然(mù)
答案:A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和谐
B. 帷幕
C. 陨落
D. 诙谐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B. 这个问题我们得从长计议。
C. 他那副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D.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答案:B
4.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 他说:“我今天很忙。”
B. 他是谁?我不清楚。
C. 你去吗?我去。
D. 书包里有书、笔和橡皮。
答案:D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学。
B. 我们要发扬传统美德。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答案:C
2. 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 《春望》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答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答案:文天祥
3. 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材料一:
文章题目为《父亲的背影》,主要内容讲述父亲在风雨中送儿子上学的情景,体现父爱的伟大。
- 问题1:文中“父亲的背影”象征着什么?
答案:象征父爱、责任与牺牲精神。
- 问题2: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背影”为何让作者难忘?
答案:因为父亲在恶劣天气中坚持送孩子上学,表现出无私的爱与坚强的意志,令人感动。
阅读材料二:
文章题目为《科技改变生活》,主要讲述科技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影响。
- 问题3: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答案: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工具,使沟通更加便捷、迅速。
- 问题4:请谈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看法。
答案: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引发隐私泄露、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需合理利用。
4. 古诗文阅读(共12分)
古诗欣赏:《登飞来峰》——王安石
- 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精神。
- 问题2: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什么意思?
答案:不要害怕眼前的困难,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选段
- 问题3: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
- 问题4: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
答案: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写作题(50分)
题目:
“那一刻,我长大了”
写作要求:
围绕“长大”的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实感受。
参考思路:
- 可以写一次家庭中的责任担当;
- 或者一次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表现;
- 也可以写一次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评分标准:
-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20分)
-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15分)
- 有创意,立意深刻(15分)
三、总结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与能力并重。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古诗文的积累,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并在写作中注重情感表达与逻辑结构。通过系统复习与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成绩。